西柏坡精神

  中国共产党西柏坡时期是中国新民主革命史上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党中央在这里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伟大革命实践,孕育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善于”、“两个为民”构成了西柏坡精神的本质和核心。

        一、西柏坡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西柏坡时期处于中国革命由战争到和平的转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28年的革命斗争史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产生于这一时期的西柏坡精神具有特有的历史背景:

        1.是在完成“敢不敢于完成夺取全国胜利,如何夺取”的历史使命中孕育产生的。西柏坡时期,经过土改运动以及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长江以北的半壁江山已遍插红色旗帜。国民党部队在认为不可逾越的长江沿线上部署重兵和军舰、炮艇、飞机等,阻击人民解放军渡江。此时,敢不敢于逾越长江天险、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敢不敢于完成夺取全国胜利解放全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考验。

        2.是在完成“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如何建立”的历史使命中孕育产生的。西柏坡时期,战场形势快速向着有利于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的方向发展,全国解放指日可待;全国民主人士纷纷脱离蒋介石的统治,筹备召开新政协。成立什么样政府的问题也就逐步提到了党的议事日程上来。九月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央政府的问题,这次必须作为议事日程来讨论。建立什么样的新中国,如何建设的考验摆在共产党人面前。

        3.是在回答“为谁执政、如何执政、如何长期执政的”的历史使命中孕育产生的。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向执政地位成为历史的必然。在这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可避免地遇到“为谁执政,如何执政、如何长期执好政”等重大考验。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勾画了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蓝图,分析了执政以后党内同志在思想上、作风上可能出现的倾向和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向全党敲响了“两个务必”的警钟,提出巩固胜利还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迎接执政的考验,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二、“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

        精神作为客观物质世界的必然产物,不是既定的、凝固不动的,而是随着现实世界的发展而呈现出流动性和前进性。精神的价值并不单纯属于特定阶段,还会随着历史的前行不断获得新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言:“价值是现实人的历史存在方式。”因此,研究西柏坡精神,不仅仅应停留于该特定时代,而且还要以价值论的视角结合历史发展的丰富性、持久性,进而研究它对一代又一代国人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推动力。西柏坡精神内涵极其丰富,而以“永不骄傲,艰苦奋斗”为内涵的“两个务必”是诸多内涵中最具有鲜明的党性和深刻的时代性,成为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它不仅蕴含着对反思历史,更蕴含着对指导现实和展望未来的不朽意义。

        1、“两个务必”是对中国共产党28年的伟大革命实践的高度凝练。“两个务必”虽然概括于西柏坡,但却扎根于中共革命史深厚的土壤,产生于中国共产党28年的伟大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作风。纵观中共历史,我们曾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也曾使党的力量遭受了极大损失,造成了沉痛教训。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如果不能在胜利面前有效地防止党内骄傲情绪的滋生和蔓延,我们就无法突破这种“大胜大失败,小胜小失败”的怪圈,也就很难领导全国人民在取得革命胜利以后巩固政权,建设一个新中国。

        1949年革命胜利在即,新中国即将建立。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建设新中国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因此要求全党同志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在这里,“两个务必”不仅是共产党员的作风要求,更是巩固政权和长期执好政的保障,成为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的方针,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时刻遵循的政治要求和行为准则。

        2、“两个务必”诠释了西柏坡时期最突出的时代特征。 西柏坡时期,我党面临着建立新中国和如何执好政的历史考验。“两个务必”恰为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时代特征。首先,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地保持过去那种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是对全党及每一位党员提出的严峻考验。其次,新中国成立后,党要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更加艰巨、更加复杂的事业。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中共清醒地把握了这一历史考验,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在思想上、党的建设方面向全党敲响警钟。

        3、“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执政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两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久执政,能不能为人民执好政”的历史性课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建国以后,毛泽东一再强调,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1991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西柏坡指出:只有牢记“两个务必”,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011年7月,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强调: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因此,新的历史时期,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西柏坡精神的实质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实质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他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提出,既是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后对全党的告诫,又是由党所领导的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党即将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的历史课题所决定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两个务必”,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对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从而成为西柏坡精神最为重要的内涵。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特别是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当革命胜利即将到来时,毛泽东同志强调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不仅表现在革命战争中,而且表现在党的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他号召全党要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会一切不懂的东西,并激励全党克服困难,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国家而付出艰辛与努力。也就是要用事实回击国内外敌对势力所谓的共产党只会打仗、不会搞建设的预言。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是长期以来党的群众路线与民主作风在西柏坡时期的继续与发展。西柏坡时期,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时期之一。党在西柏坡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广大贫苦农民,团结了倾向革命的广大知识分子、工商业人士、民主人士等。1948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进一步讨论了发扬党内民主的问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同时“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中国共产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的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精神。这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重要原因。


创建时间:2019-10-25 12:37
浏览量:0
集团首页    党建中心    在线学习    中国精神    西柏坡精神